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

PQRST讀書方法概述

PQRST讀書方法概述
1980年代史塔頓(Staton)博士提出PQRST的讀書方法,分成五個步驟:
P (Preview) :預覽
Q (Question):發問
R (Read)   :閱讀
S (State)   :重述
T (Test)    :考測
至今仍然被公認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。

第一步驟是預覽(Preview)

史塔頓博士所指的預覽,就是「預先瀏覽」,主要的目的是要在進行精讀之前,先掌握住整本書或整篇文章的輪廓、概觀、概念。

預覽就像人站在高點或搭直昇機向下看,當你瀏覽全局時,就可以清楚看見全貌和輪廓,看到你以前未看見的地方。如果你將課本逐頁硬記,從第一個字開始看、背,直到最後一個字為止,你就會像一個人一直站在山腳下仰頭看上,仰之彌高,望之彌堅,愈看愈感到登山的困難。

 預覽時你也會像一隻鷹,展翅盤旋飛翔天空,這時你的眼精是非常銳利明亮的,猶如鷹可以看到地面上的房舍、車子、人和動物,你也能看清課本的佈局和組織,大腦清晰地印入書中結構的藍圖,俾使你深入瞭解及記住重要的內容。

瀏覽的項目

瀏覽什麼呢?你要瀏覽的是書本的:
(1)     目錄
(2)     各章的標題
(3)     作者在各章開頭的簡略說明或提綱
(4)     各節的標題
(5)     各節裡的分類主題
(6)     文章中的粗體字、斜體字
(7)     內文的首段文字
(8)     末段文字
(9)     作者在文章結尾處所寫的摘要
(10)  作者整理後提出的「問題與討論」
(11)  文前的導言、緒論
(12)  文末的結論
(13)  圖表
(14)  圖畫
(15)  照片
(16)  圖與照片的說明。

在這裡,我們要告訴你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:如果你能從課本題材的結構中獲得一個清晰的輪廓,可能是你將所讀題材轉變成長期記憶的重要關鍵,輪廓愈清晰,你就愈能瞭解細節內容,並加以恆久記憶;這叫「從整體至部份」的學習方法。

這種方法的原理是:假如你腦海中對某個章節已有一個輪廓的話,你就可以藉著想起其中的一個細節聯想起另一個細節,再由這個細節再聯想起別的細節,如此聯想下去,就能將整個章節的內容「勾想」起來了。

第二步驟是發問(Question)

當你預覽、瀏覽過課文以後,接下來你就要擬定一些問題對自已發問,而這些問題都是針對課本內容,以

5W(WhoWhyWhatWhereWhen)lH(How)

提出開放性、創造性、實用性的疑問,並嚐試在下一個步驟的「精讀」裡找到答案。

如何自我發問

  譬如說,你是國中生,當妳瀏覽過「第一次世界大戰」這個章節後,你應該開始問自己這些問題:

(1)     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遠因是什麼?」、
(2)     「戰爭爆發的導火線(近因)是什麼?」、「何年何月爆發?」、
(3)     「那些國家參戰?」、
(4)     「戰爭的過程如何3」、
(5)     「主要戰場在那裡?」、
(6)     「主要戰役是那幾場?」、
(7)     「戰爭的結局怎樣?」、
(8)     「對世界造成了什麼影響?

這些問題會讓妳進入R(Read)的階段之前,腦中已經有了要找尋答案的線索、方向,幫助你扣緊思考主軸,並集中注意力去瞭解內涵。也就是說,你在閱讀之前擬設的這些問題,就是你進入閱讀時的指標,並且是幫助你回想相關內容的重要提示。

因此,「發問」這個步驟,有助於你在下一個步驟中專心閱讀,並且提醒自己留意細節。

第三步驟是閱讀(Read)

許多學生因為沒有正確的讀書方法,不知道如何研讀他的教材,面對數量龐大的資料根本無從下手,導致信心遭到打擊,產生嚴重的挫折感、沮喪、焦慮、傍徨及恐懼,最後深陷不知如何才好的困境裡。

閱讀書本當然要有效果,否則豈不是浪費時間、消耗健康、折損精力?但是,要如何閱讀才能得到效果?怎樣才能節省你讀書的時間,卻有加倍的成效呢?閱讀成功的秘訣在那裡?

除了增強你的記憶力之外,你若想進行「有效閱讀」,最重要的事就是閱讀時你不能散漫無章,你的大腦必須打開,對你所讀所唸、正在吸收的資訊要有靈活、積極的反應。

如何有效閱讀?

最佳的解決之道,是同時動用你的左右腦。一面運用你左腦掌管文字、數字、理解、分析、順序、邏輯的功能;除了單看文字、數字之外,還要理解其中的概念,非懂文字的意義或數字的意義,並且去進一步欣賞文字之美和文章的意境,將自己溶入國文的優雅、歷史的情境、地理的寬廣、數學的奧妙、地球科學、生物的造物驚奇之中,化枯燥無聊為生動有趣。

另一方面,要運用你右腦掌管的圖像、顏色、旋律、動感、想像力、創造力等功能,充分發揮想像、聯想能力,隨著眼睛的閱讀所至,腦海中同時浮出一幅幅具有強烈動感的、顏色鮮艷的、彷彿有音樂聲響起的畫面;將那些平躺在紙上的冰冷文字、數字賦子生命和意義,讓它們在剎那間鮮活起來、站立起來,活生生的呈現任你虛擬的視覺前。

這樣雙管齊下,包管你的大腦不會像事不關己般地袖手旁觀,兩會積極投入學習。也唯有讓你的眼、腦並用,讓它們同時都積極的工作,你的學習才能發揮真正的效果。如果你也能將這種原理、方法運用在聽課、聽別人講話、聽開會意見,使耳、腦並用,產生強力反應,這就是「有效聆聽」、「積極聆聽」的真諦了。

第四步驟是重述(State)

「重述」的意思就是閱讀一段或幾段或幾個章節之後,合起書本用自己的話以口頭再表達一次,檢驗自己是否已經徹底瞭解作者的意思,並且能掌握住主要的內容。

這個步驟是在你十分用心地閱讀課本,動員左右腦去理解、活化、記憶書中內容,又用筆劃下重點、選出關鍵字以便聯結之後;進一步將你所瞭解的意義、概念,變成實實在在的言詞表述出來,以便確證你的內心已經清清楚楚地明白了所學的知識。

實際上,從事這個步驟有兩個重要的功能:

第一是當你用自己的話準確地覆述論題時,亦即在從事一項重要的心智活動,進一步促使自己對讀過的資料充分理解;而且讓你說話、重整知識的聲音,進入自己的耳內、腦內,對於儲存資料成為長期記憶,有很大的幫助。

第二個功能則是進行一次確實的自我測驗,若是已經明白的部份就不必重複再三地研究;但是有些內容還沒有弄清楚以前,就應重新理解後再繼續往下學習。總之,重述的步驟是讓學生隨時、機動地檢討自己,看看自己是否已經把學到的東西放進記憶銀行裡。

第五步驟是考測(Test)

考前自我測驗

其實考測有溫習的性質,但是比溫習更積極,不只是消極被動的溫習,而是積極主動的考一考、測驗一下自已對課本內容的理解與記憶;同時也不是只用眼睛來溫習,而是用腦對書中的重要內容或過程,作反覆數次的仔細思考,務求做到接近百分之百的精準為止。

考測的時候,可以自已對自已出題,或請父母、家人、同學代為出題。所出的考題,以書本中結尾的「問題與討論」或「作業」當作主要依據,並且將你在課堂上所作的筆記、頁邊註釋和主要筆記、摘要整理等,全部在頭腦中重新組合起來,開始進行「考驗自已」的工作。

考測的目的,是檢查妳是否真正記住了課業內容?記住了多少?那些已經很清楚?那些是弱點?然後再針對弱點作補強。你將會發現這種積極主動的溫習能讓你記得更多、更深入、更長久,因為這個步驟已幫助你將所學的內容變成長期智識。


於是,當你在真正考試時,你會發覺很多考題都是先前你已做過「自我考測」的題目,所以你會覺得很輕鬆。做好這一步驟吧!它可以保證你在日後必然面臨的考試中,輕鬆的得到相當不錯的成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